“手腕再提一点,笑容再灿烂些!”9月15日,金凤区凤仪社区老年大学新疆舞课堂上,维吾尔族居民古丽热情地指导汉族邻居候瑛摆动作,镜面里两张笑脸相映成趣。
9月是民族团结进步月,这两天,凤仪社区老年大学新学期课程也热闹开课。民族舞、合唱班、太极拳、秦腔等10余门课程成为各族居民的“抢手货”,社区以兴趣为桥,让“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”的品牌底色在欢声笑语中愈发鲜亮。
社区党委书记陶圆介绍,这是社区精心设计的“文化互嵌”课程场景,通过民族歌舞、传统体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打破民族间的陌生感。“不仅学了新技能,更交上了真朋友。”刚上完太极拳课的蔡茹难掩喜悦,她和满族学员范菊霞因共同的健身爱好结为“拳友”,如今常一起买菜、分享家常。社区工作人员介绍,课程设置特意兼顾不同民族文化特色,通过“共学一项技能、共办一场展演”的模式,让各族居民在互动中增进了解。目前已有120余名学员组建起8支兴趣小组,成为社区民族团结的“活细胞”。
作为深化“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”品牌的实践载体,凤仪社区老年大学创新推行“课堂+实践”双轨制。学员们把课堂所学转化为社区文化活动的鲜活素材,在社区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文艺展演上,民族舞班的《民族团结颂》、秦腔班的经典选段轮番上演,赢得满堂喝彩。
“课程表上的是技能,学出来的是感情。”陶圆说,接下来将持续优化课程设置,让老年大学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,让“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”的和谐图景在社区落地生根。(作者:刘旭卓)